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饮食与健康关系的起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饮食与健康关系的起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饮食也有文化,用一句话说说你对饮食文化的看法是什么?
所谓文化,实质就是意识形态类的东西,简言之,也就是一种思想,因此,饮食文化,就是饮食思想。在饮食方面存在着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思想;在同一地域,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思想;在同一阶层里,不同的家庭,也有不同的思想;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比如少年与老年,春夏与秋冬,都是有不同的思想的;有美味嗜者和不嗜美味者的区别,更有追求食品形美和唯味至上的区别。说饮食文化,真的思想太过芜杂了倒不如说说一些名菜的历史,以及其蕴涵的思想更为有意义,不过,这就只有大厨配说了,我等不好僭越。
我来分享下我对黔东南侗族饮食文化的了解和思考。
侗族有句话叫“饭养身,歌养心”。
侗族的物质世界靠丰富的饮食文化,精神世界靠侗族大歌。不过在黔东南侗族地区工作两年,在我看来,饭不仅仅是养身这么简单,背后几乎涵盖了社会经济文化精神信仰哲学各个层面。
黔东南侗族最著名的特色饮食文化有很多,例如被大家熟知是稻鸭鱼耕作系统,这是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已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延伸开讲,这里的稻指的不是一般的大米,而是特指糯稻,当地也称折禾糯,因为糯米成熟时,必须用折禾刀将糯杆折断,然后捆成一束一束,最后再晾干,糯杆烧成灰后是制作侗衣必备材料之一。糯米是侗家人最重要的主食,三餐必备,吃的时候用手,将糯米放在手里,捏成团,放到嘴里口感特别香甜,侗家人到稻田里干活,将蒸熟的糯米放在小竹篓里,侗家人认为吃糯米增力气,不容易饿。
糯米不仅仅是让人有力气,更是生活社会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媒介,在历史上一束糯等同于货币,婚丧嫁娶,满月过寿,祭祀祖先神灵,必有糯米。
再说说鸭子,侗族稻鸭鱼农耕系统里的鸭子个头小,必须是本地品种,可以进入稻田里,捉虫子,因为糯稻杆长,且农民用深水种植法,所以鸭子吃不到田里的鱼,在侗家,鸭子也是婚丧嫁娶满月祝寿等人情往来必备的礼品。
侗家人的鱼一般是鲤鱼,也叫稻花鱼,侗家人吃鱼方法很多,或直接从田里抓来,田边找点佐料,带点盐巴,找点树枝直接烤着吃,这保留了稻田鱼的最原始的味道,高级点的吃法是腌鱼,将鱼腌起来,腌制方法非常特别,将鱼洗净去除内脏,将蒸熟的糯米拌上辣椒一层层和鱼放到坛子里,最后撒上米酒,几个月后腌鱼就可以吃了,或炒,或烤,味道酸甜香辣,非常奇妙,这是我吃的最美味的食物。
不过对于侗家人来说最美味的不是上述稻鸭鱼,排名第一的而是牛瘪,牛瘪实际就是牛胃中之物,有一股浓浓的牛粪味道,一般在重大节日才会吃到,且用来招待最尊贵的客人,牛瘪有生瘪和熟瘪之分,生瘪用来沾生牛肉,熟瘪则用来做牛瘪汤,不过能否适应瘪的口味,确实需要做好最大的心里准备。
侗族人民的饮食文化背后提现了生态,文化,社会与人之间的和谐,非常值得今天的人学习。
将饮食与文化提在一个高度上来说时,吃饭就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儿了。饮食文化是从饮食的角度延伸向文化层面,首先自然要保证饮食的原始属性,即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口腹之欲。否则便是脱离了事物最本来的面目了,菜肴再精美,花式再多样,不能吃,终究是空。其次才是在能满足人们饮食的基础上,研究菜肴的花式,精美程度,分寸的拿捏,以及围绕着用餐过程的用餐礼仪等。饮食文化是将饮食上升到审美层次来看的,既能享受到饮食的色香味,使身心愉悦,又不会陷入矫揉造作、刻板生硬的程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饮食与健康关系的起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饮食与健康关系的起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