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名爵菜谱大全大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名爵菜谱大全大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种被誉之为“美人腿”的江南名蔬,为何深得晋代诗人张翰的青睐?
张翰字季鹰,是东晋一个大学者。
他是苏州人,“美人腿”其实就是茭白,是江南水乡盛产的一种水生蔬菜。
张翰当时在洛阳为官,一日他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
他说:“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意思是说人活着要自由自在,哪能为了浮名,流浪在千里之外。
别人辞职还要写一个“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这为官老爷是抬腿就走,不管不顾的。别人问他你这样任性,不怕百年之后的名声不好吗?
张翰答道:“给我百年之后的名声,不如现在给我一杯酒来的痛快。”
后世诗仙李白就很欣赏他,写诗赞赏他:“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这位洒脱不羁的文人就此留下了“莼鲈之思”的典故,现在一般作乡愁解读。
莼菜和鲈鱼都是上好的美味食材,“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为了美食,弃官而去,也是没有谁了。
一种被誉之为“美人腿”的江南名蔬,为何深得晋代诗人张翰的青睐?
一般被赋予文化的标签的物种,通常都彰显着它的品味、品质,江南名蔬“美人腿”应该就属此类吧,况且又获得晋代诗人张翰的青睐,更增强了这道菜的历史感,源源留长的意境不言而喻。 其实,所谓的的江南名蔬“美人腿”,说的就是茭白,因茭白青翠修长,婷婷玉立,剥去外壳,色白如玉,故又被人誉之为“美人腿”。在晋代,茭白已成为吴人的席上珍馔,据《晋书·张翰传》记载,曾在洛阳为官的吴郡人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可见,茭白已成为张翰所思的吴中三大美食之一,张翰对茭白的垂青。 在唐代文人的心目中,菰菜带有更多的文化气息,茭白因属菰菜类,因此对茭白的解读就有了更多层次的解读,对茭之得名,《本草纲目》有此诠释:“江南人呼菰为茭,以其根交结也。《名医别录》谓之菰,《晋书》叫其菰菜,《本草拾遗》称作菰首, 《食疗本草》又称茭首, 唐王维《游感化寺》称其为青菰,许棠在《洞庭湖》诗便描画了一幅“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的写意。所以,江南将其称三大名菜之以,与众多名家推崇,及赋予其寓意深长的名称有很大的关联,茭白也是最恋江南的水中人参。江南水乡,原本就具备了诗情画意的天然优势,又有如此多的文人墨客赋予她惬意、写意的画面感,把她作为餐桌上一道有历史、有文化、有源源的一道名蔬,对原本普通的蔬菜增强了多大的魅力?所以,晋代诗人张翰在助推这道名菜上功不可没啊! 其实,对任何一道菜品的认知和推崇,都离不开食客的精心钻研,这道美人腿的江南名蔬,烹调方式有很多,操作性强,认知度高,自然是得到名家食客的青睐,成为如何具有文化气息的名菜,是饭店酒楼的美味佳馔。所以,在百姓中流传喜爱的菜品,喜欢这道菜的晋代名士张翰一定也位美食家,他喜欢茭白顺理成章,熟知茭白的特性、特点和味蕾的反应,有品才会有味,因此,“美人腿”这道江南名蔬,可算是有福气、和美食家有眼缘的餐桌佳品。我们现代著名的美食家蔡澜,估计和这位晋代名士张翰有着同样的品味和爱好。因此,也呼唤,更多这样的名家为我们的餐桌文化做贡献!
历史上的清宫御膳真的跟电视上放的那样夸张吗?
感谢邀请。
古代,等级非常分明,体现在各个方面。就官员而言,从天子到九品芝麻官,所使用的一切都有严格的规定,从住的房子的门房大小高低,服装的颜色,出行的仪仗,甚至仆人的一切等等方方面面。“逾制”向来是大忌,而查一个人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他是否“逾制”。
至于吃,最好的并不在御膳房,而是在巨商巨富手里,因为中国古代向来重农抑商,商人并不被看中,所以他们手里没有实权,而住房又因为等级问题,不能太过华丽,否则就“逾制”了,后果非常严重。因为皇帝不会容忍其他人的房子比皇宫更豪华。地方官员也不会允许。因此,商贾巨富们的厨师厨艺的高低,成了他们比拼和炫耀的资本。这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尤其是各个大小菜系的形成至关重要。毕竟皇帝只有一个,御膳房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满足商贾巨富们的口味和虚荣心。
说到用料的考究,食材的豪华,厨师的厨艺,御厨难与这些厨师相比。而养厨师,同样是官员们的爱好,毕竟衣食住行用里,除了吃,其他都是定死了的。官员的升迁贬谪也是带动菜系间借鉴改良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说中国作为一个把吃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引以为傲的资本,不是没有原因的。毕竟东西吃下去比拿出来要安全的多,即满足了自己的口舌之欲,又不用怕逾制,还可以成为炫耀的资本。何乐而不为?
到这里,你就可以想象一下,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他的饮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奢侈了。其实皇帝吃的不是饭吃的是寂寞,唯我独尊,人无我有的寂寞,吃的是面子,吃的是炫耀。至于御厨们,每天也是挖空心思的迎合皇帝的口味。
而对皇帝而言,吃着也许并不舒服,因为要上很多道菜,做起来总有先有后,对皇帝可不是对朋友,热菜凉了才给皇帝吃可不是件让皇帝高兴的事。所以,只能温着,随吃随端。而温着的菜的味道如何,只有吃了的才有体会。
就***剧而言,展示的皇帝吃饭,只不过是皇宫御膳的冰山一角而已,实际情况更夸张,想想《红楼梦》里的红楼菜,那只是一个以祖上有军功的世袭家族为蓝本的***而已。里面很多场面的餐饮描写也是极尽奢华。
御厨们手法的细致,刀功的考究,火候的拿捏,食材的奢侈等等无一不是炉火纯青。
至于民间的商贾巨富,大小官员们间的家厨,比起皇宫御厨来,也是毫不逊色。他们还能深入民间,结合当地的饮食特色和特有食材,全新或者改良出当地代表性的招牌菜。进而发展成为或大或小的菜系。随着商贾流动,官员升谪,菜系间相互借鉴,互相改良。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清代皇帝的餐桌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清初时,康熙皇帝号称“不食兼味”,所以一般认为康熙朝时期的御膳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从乾隆朝开始,有了《膳底档》,皇帝每天每顿吃的内容我们便都能明确知道其内容了。
根据《膳底档》,乾隆刚继位的时候,每餐大概是18品,品就是菜品,比如说炉肉白菜,这算一品,肥鸡拆肉,这也算一品。另外小菜和主食什么的也算一品,比如说南小菜算一品,大米饭算一品等等,所以18品里至少有8样都是主食、小菜、汤羹等等,真正吃的菜品大概10品。乾隆末年,这个数字从18品发展到40品,自然奢华了两三倍。这个数字随着清代皇帝的发展逐步增加,在慈禧太后当政时期达到极致,大概每餐100品上下。
以光绪十年十月初七日慈禧太后的膳单为例:
火锅二品:八宝奶猪火锅、金银鸭子火锅。
大碗菜四品:燕窝“膺”字锅烧鸭子、燕窝“寿”字三鲜肥鸡、燕窝“多”字红白鸡丝、燕窝“福”字什锦鸡丝。
怀碗菜四品:燕窝白鸡丝、海制蜜制火腿、三鲜鸽蛋、大炒肉炖榆蘑。
碟菜六品:燕窝拌锅烧鸭丝、口蘑熘鱼片、青笋晾肉胚、肉片焖玉兰片、碎熘鸡、煎鲜虾饼。
片盘二品:挂炉鸭子、挂炉猪。
饽饽四品:寿意白糖油糕、寿意苜蓿糕、澄沙馅立桃、枣泥馅万寿桃。
汤菜一品:燕窝八仙汤。
面一品:鸡丝卤面。
克食二盘、蒸食四盘、猪肉四盘、羊肉四盘。
这只是“正菜”,另外还有一套排场一样的“添安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