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饭桌食材图片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饭桌食材图片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七八十年代,老百姓餐桌上有哪些现在人吃不到的食物?
有!真的有。别看当下物质极大丰富,但一些七八十年代非常普遍的时令美味,在我们今天的的餐桌上,却很少再现了。枞板,一种秋季生长在松树底下、荒草丛中的菌菇,水牛(音),夏天雨后长着一对尖牙的黑色昆虫,还有傍晚忙着出来交配的瞎撞子,沙质河底各色艳丽的小鱼…。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适当的季节,只要勤快,想慰劳一下自已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时至今日,想一饱口福,即使累得屎臭尿骚,也鲜见其踪了。
“忆苦思甜飯”是六七十年代,启发人们“过去舊社会比现在还要苦”的饭。这种饭全部都是米糠和不同野菜做成的,吃的时候还有革委会人员致词,要大家“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淚仇”,“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特定时期,发明的一种特殊的饭。
自从改革开放后,大家生活真的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这40多年来,别说大家吃不到“忆苦思甜饭”,年轻人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
作为一个曾经学过厨师的70后,对于现在已经消失和不见的食材可以说是记忆颇深,别看七八十年代时的物质条件跟现在有着天壤之别,但是那时候的很多名菜和食材现在有钱也不见得能够吃得到。
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生产力和物流跟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有很多的食材因为产量的原因和保鲜的原因只能在本地销售,随着后来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不少美味的食材不是被吃没了,就是被吃成了“保护动物”。
我居住在北方的海滨城市,我们这里山海相依,因此不仅出产优质的海鲜,还有很多的山珍也不稀奇,今天就来跟大家说说七八十年代我们这里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菜,现在基本上已经很难看到,即使有也卖到天价。
渤海湾里的对虾每年在冬季上市,这种虾应该是中国北方海域里出产的最大个的虾,以前市场上售卖的讲究一斤十个头以下的,也就是一只大虾至少要达到一两以上。
记得七十年代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的食堂用大对虾炖菠菜,菠菜都被虾的颜色染得通红,家里包饺子也用这个对虾来包,那个鲜味是现在市场上售卖的任何虾所不能比的。
山东和我们当地的名菜【㸆大虾】也是以这种虾为主料的,即使是就是年代初的时候,渤海湾对虾也还能经常见到,价钱也不是那么贵。现在渤海湾对虾虽然也有,但一艘渔船出海一趟也打不了几只,因此它的身价也不是普通百姓能够吃得起的,关键是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
二,渤海湾刀鱼
在七~八十年物质比较匮乏的时代,每当春暖花开榆树开花返青长出榆树钱的时候,母亲会给我做榆树钱儿以及榆树皮做的食物,虽然谈不上什么美味,但吃起来也津津有味。当年还有一种黄皮的西红柿,吃起来又香又甜汁还多。
还有当年的玉米面的菜团子和贴饼子,还有油锅煎小杂鱼,现在都几乎见不着了。
对于现在的生活很知足,从小的记忆让我养成了节约粮食,生活知足的心态。
所以我很是看不起那些无所事事,尤其是养狗浪费粮食浪费社会***的人。这些人纯属吃饱了撑的!让他们倒退回去几十年吃不好穿不好喝不好,他们就没这个闲心没事找事了。
七八十年代,老百姓餐桌上那些所有食物,现在人已经根本吃不到了。不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也只能听一听老年人从嘴里说出来罢了。
七八十年代老百姓餐桌上的所有食物,都是纯绿色,纯有机,没有激素,没有污染的健康安全食品。
当时人们享受的美食我给你说几种:
一,懒豆腐,把青豆用水泡好(当时很少有黄豆,黄豆是外来品种)用小石磨把泡好的青豆磨成浆,把各种野菜,油菜,白菜等洗净切碎,和磨好的豆青浆(带豆渣)放入锅内煮熟。这样的懒豆腐可以即时食用,也可以再炒一下食用。这是当地人在春天比较喜欢的一种美味大众食品。
二,粘转,把将要成熟的小麦收回来,用锅蒸熟,把麦糠去干净,然后用大石磨研磨一遍,由于小麦还没有完全成熟,仍然在灌浆,小麦籽粒不但柔软而且富有粘性,所以研磨出来的小麦籽粒会成为长细条状,这样的细条叫:粘转。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凉拌。
三,清蒸银条,人们在春季用钢叉和铁铣在轮作休耕地里,把打碗花的根挖出来,拿到家用水洗净,放进铁锅蒸十分钟左右,拿岀来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凉拌当菜食用,直接食用口感面面的有点甜丝丝的味道,不但清爽,而且相当可口美味。
四,炒雪花,把做完豆腐剩下的豆渣,放锅里炒熟,用烙的薄饼卷起来食用,真的是又香,又软相当可口美味。我写到这里已经流口水了😀
还有很多蒸各种野菜和凉拌各种野莱,,,,,,
时过境迁,社会发展啦!进步啦!昔日一些美味的民间食品,早已无影无踪,作为过来人,只能作为一种美好的回忆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饭桌食材图片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饭桌食材图片大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