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十里饭菜谱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十里饭菜谱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农村俗语“人行十里莫问饭,路走二十莫问宿”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在农村有一些民间俗语,都是老百姓的亲身经历和经验之谈。他们通过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的方式,将这些经验之谈传递给子孙后辈,作为他们待人接物的一种经验和准则。“人行十里莫问饭,路走二十莫问宿”,就是其中比较有道理,也很典型的一句经验之谈。
人行十里莫问饭
在以前的农村地区,交通非常的不方便,没有大马路,一般都是崎岖曲折的山路或羊肠小道。外出探亲的时候,往往一早出门走上大半天,到中午的时候不一定能到。尤其是亲戚家住比较远的时候。像我以前有一个姑奶奶,她嫁到了离家十几里外的山村。每次去她家,我们大清早出发,过了中午饭点以后才能抵达。
坐下来寒暄两句,姑奶奶就开始下灶生火做饭。她根本不用问我们有没有吃午饭。因为知道从家里赶过来,肯定是一上午都在着急赶路,没有吃午饭。所以赶快下灶烧火做饭给我们吃,甚至怕我们饿着,会端出一些平时不舍得吃的山果花生给我们垫肚子。
这就是“人行十里莫问饭”的含义。在农村地区是一种约定成俗的规矩,因为这是生活常识,知道一个人走十几里路需要半天以上的时间,肯定没有吃饭。所以问都不用问,就直接开始准备饭菜招待。
路走二十莫问俗
和上一句一样,如果一个人要赶远路,清早出门一直走到傍晚的话,可能也就是走20多里山路的样子。因为以前交通不便,山路崎岖难行,不能像大马路上走的那样走的飞快。而且通常在山区还要经常翻越山头,这样更加耗费时间,一天走不了多少路。
一个成年人一天走二三十里路,其实非常快的速度。走到了亲戚家里,人家肯定会挽留你住宿一晚,第二天再继续赶路。而客人自己,一般也不会太过推脱,会选择住下来,毕竟晚上赶夜路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而且白天走路已经非常辛苦,晚上歇歇脚,恢复体力,第二天才好赶路。这同样是农村地区一种约定成俗的规矩,大家心照不宣都知道,所以“路走二十莫问宿”。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为人处事还是相对比较含蓄的。很多东西大家心照不宣,就有点类似现在的潜规则一样,大家都知道,但不用说出口。说出口就显得有点做作,或者故意为之的意思。所以这两句俗语,想要表达的就是出门在外按照规矩来,一切都好办。现在交通发达了,几十里路对于老百姓来说可能也就是20分钟的车程,这句话已经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了。
谢悟空邀请!
农村俗语“人行十里莫问饭,路走二十莫问宿”啥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所以要研究农村俗语的准确意思,应该首先还原古时候的有关生活场景。
“人行十里莫问饭,路走二十莫问宿”,这句话从字面上本来不难理解,难点就在“莫”这个字上。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莫”的解释有两种,一是“不要”的意思,二是“无不”的意思!
这样的话,“人行十里莫问饭,路走二十莫问宿”就有了两种解释。
一种是客人在走了十里以上的路以后到了你家,你就不要问人家饿了没?要不要吃饭?你赶紧的让人家吃饭就好了!否则就是***惺惺的,不愿意让客人吃饭了!而客人在走了20里以上的路才到了你家时,不要问人家需不需要住宿?你让人家住下就是了!否则也是***惺惺的了!
第二种解释是,从前的人们出门在外,吃饭和住宿问题是两个难点,所以每走十里地没有不停下来问问哪里有吃的?每走二十里地又得问问哪里有可以住宿的?
因为在古代,人们的出行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除了步行,顶多骑个马或者坐个马车,驴车什么的,一天也走不了几里地。按照我们小时候步行的走法,早上吃过饭出发,走上十里地到亲戚家也就快中午啦!吃饭是必须的,甚走这么远就是为了吃个饭。而走上20里地才能到的亲戚家,那晚上住宿就是必须的啦。
所以说感觉第一种解释更切合实际。但第二种解释对人生更有启迪意义。那就是凡事要未雨绸缪,学会走一步看两步,这样才不至于饿肚子或者露宿街头!也就是做事要稳妥,要有***,有步骤地进行,这样成功的胜算才会大些!
你认为呢?欢迎交流您的不同理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