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徽出租屋菜谱大全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安徽出租屋菜谱大全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安徽农村吃席有什么规矩?
安徽解放后很多年一直是个很穷的地方,越穷的地方越讲究“礼”,后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尚礼”的风气尽管不像以前那样十分讲究了,但相对其他省市来说,民间的规矩仍然保留下来不少。
以我这宣城市举例,表现在婚丧嫁娶各种正式礼仪场合酒席上的“老规矩”罗列如下。
过去的酒席,大多在家中举办,现在也还普遍存在,只是相对来说,很多地方“厨房班子”也走向专业化了。一个厨师为主的全套人马可以,可以解决大小规模不同的厨房、菜品、餐具、桌椅等众多用餐筹备,而无需像更早以前那样,找村子里别家去借了。
客人赴宴之际,一般主人家的桌椅已经摆好。桌椅的摆放讲究不多,传统的八仙桌只要方向不错就可以,去下图,桌椅拼板的方向要“顺着”,不宜旋转90度呈横向。
下面一张图显示的是每张桌座位的大小,以及不同的桌椅大小和摆放位置的关系。
现如今,即便是农村里,能找到很多八仙桌也不容易了,所以,更多真实的情况是使用可以坐10个人的圆桌,此时“礼仪的规矩”相对宽松些,只需按照上述规则模糊执行则可。
记住一点,***对着大门就坐,一定是个“小位置”,如果主人或者“主管”觉得怠慢了你,会主动给你重新安排的。
如果你觉得“今天自己是个大人物”,那可以找个显眼的位置待着,一直不入座,等待“主人或主管”来邀请,记住一定要让管事儿的看见哦,否则,一会叫别人让位子给你是个对主人很尴尬的事😂😂😂
我在这里想说一说安徽省的沿淮淮北地区在婚礼吃席的时候有什么讲究。
一、首先要讲排场,在家门口摆席
不像城里都在高档的酒店里预定,农村除了正常的贴双喜、燃放鞭炮、喜东家一家人都穿上新衣服以外,就是在家门口摆上几十桌,甚至上百桌,一方面所有的客人一次就可以待完,另一方面显得场面阔大、热闹。意在告诉人们:谁家没有钱,谁家不气派,谁家不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地举办婚礼呢?
喜东家自己买菜,做菜的厨师是请来的,灶具是厨师的。在农村,现在出现一种新的职业,就是红白喜事的厨师。他只有一个人,有时带个帮手,推上自己特制的土灶,一路赶到喜东家。如果遇到连阴雨或者路途较远,喜东家会专门用一辆农村常用的小拖拉机,把灶具拉过来。
碗和盘子是租来的,桌子和凳子也是租的。总之,只要是能租到的,喜东家都会租用。
沿淮淮北地区,是平原,一般农村家庭的门前都有一个较大的出场,正是摆席的好地方。
如果摆席那一天恰好遇上了雨雪天气,喜东家会设法在自家门前,架设一个几十平方米,甚至上百平方米的大帐篷,用于遮风挡雨。
这个大帐篷在农村也是特制的。因为有人看到了这个商机,专门制作了折叠式、可拆卸的大帐篷,用于出租,并且上门帮助喜东家安装好,喜事办完之后又帮助喜东家撤回这个大帐篷。喜东家只要在事后付给几百元钱就可以了,不需要亲自上手,搭设帐篷。
二、主次分明,坐席座位有讲究
虽然在近几十年来讲究新事新办,更有在城里打工创业和工作的那些人回乡喝喜酒,很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已经淡化了,但是,长幼有序、主客有别、男女有分,这些最根本的座次基本保存完好。
安徽各地农村吃席的规矩都不会一样的,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我就说一说我们阜阳北的一些规矩吧。
吃席的 头几道菜是凉菜,不固定多少个菜,一般是六个或七个或十个。下面上热菜,第一道菜是整鸡 二道整肉(肘子),三道整鸭,四道整鱼,整鱼上桌后,主家就要找合适的人给客人敬酒了,敬酒之后的菜上多少上什么样的,就看主家怎么安排了。如果是喜宴中间要有两道甜菜。倒数第二道菜是红烧肉,最后一道菜必须是肉圆,寓意圆满,完美。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告诉客人:菜上完了,你也吃饱了,可以离席了哦[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