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健康饮食分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健康饮食分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分餐是健康生活方式,在国人共餐文化环境中怎么才能有效做到分餐?
“分餐”和“共餐”,其实就是单纯的习惯问题,不存在谁对谁错,谁高尚谁粗俗,但对于我自己而言,我拥护并坚持“分餐”。
人是群居动物,相信我们大多数人小时候,吃饭都是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很自然的共同用餐,那时候我们还小,用餐礼仪还需要父母耐心引导,一个小小的好习惯,也要父母口苦婆心反复规劝到嘴巴磨出泡都不一定见效——夹菜先从自己面前开始;不要满盘子翻菜,看准才夹;嘴巴里的饭菜咽下去才能讲话……
但长大后,当我已经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可以平视或俯视周围的人,我会突然发现,自己很难接受和他们一起共同进餐了——有人会无故不停翻菜,明明都是一锅炒出来的一盘菜,总是筷子夹起这块,眼睛却盯着那块,扔下这块去抢那块,反反复复挑选;筷子头咬了又咬舔了又舔,然后马上去翻菜;满口的饭菜又高谈阔论,口水夹着残羹四散飞溅……更无法接受的还有,大家一起吃火锅,会把自己嘴里嚼一嚼觉得不够熟的食物再次扔回锅里煮——让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吧!
我真的不是嫌弃谁,我自己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能接受那种长辈向晚辈表达爱意而夹菜给对方吃的行为——那毕竟是爱的传承嘛;但我实在无法接受随意翻菜、把自己嚼过的菜再扔回锅里煮的行为,就算是最亲的人也不行——这是没家教的问题。
在我们这个三口之家,一直都是分餐吃饭,最开始是因为三个人吃饭的时间点不一样,后来就形成习惯了,再要一起共餐反倒觉得别扭。所以我家除了节日(中秋、元旦、过年……)三口人会在一个盘子里夹菜吃外,其余日子都是分餐——饭菜会摆在一起,但哪个菜是哪个人的大家心知肚明,自己只吃自己那份,绝不会吃别人的,毕竟三个人的口味完全不一样,所以我家每餐看起来相当壮观和丰盛。
所以过年回老家,大家聚餐时,孩子吃的东西,我会先用一个干净的盘子盛一些,自己吃什么吃多少那就看情况,感觉舒服就多吃点,感觉难以接受就不吃或少吃,不得罪别人,也不勉强和为难自己;尊重别人,也善待自己。
中国在唐宋之前都是分餐的,合餐是唐宋之后出现的。唐朝中期饭店是很少的,那时只有酒肆。那时人们请客都是在家里吃饭,然后再到酒肆里去喝酒。大酒鬼李白的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落花踏进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看来那时候的酒仙李白是经常出入有洋妞的夜总会。那时候的酒肆就相当于现在的***场所。
炒菜的发明和使用是推进中国合餐制的根本原因。因为在炒菜发明以前做饭效率非常低,蒸煮烤需要很长的时间,那时的人家也没有太多的火灶,只能是蒸一锅小米粥,煮一锅肉汤再烤只羊什么的。然后有仆人按照规矩一样一样的分给大家吃。
分餐制的劣势有三。一是花样不多。二是程序复杂,需要很长的时间。三因为程序复杂,就要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去伺候。分餐制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所以它只能是贵族的享受。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
大约是在唐朝后期炒菜这种黑科技被发明传入民间,烹制一道菜的时间从几个小时缩短到几分钟,而且小锅炒出的菜要比大锅炖出来好吃多了。炒菜这种黑科技的使用,使唐朝后期饭店大量产生。问题也来了,炒菜是用小锅炒,如果有很多人聚餐,那么一道菜要炒很多遍很多遍,麻烦还累人。再加上胡人和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他们的饮食文化便是合餐制。最终促成了中国合餐的大规模流行。合餐制特别适合饭店的经营,它节省时间又节省人力。
合餐制的好处是热闹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它还能节省大量的餐厨工作人员。在当今餐饮业高度繁荣的中国,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合餐制,是不现实的。从卫生和避免疾病传播的角度来看,实行公碗公筷还是比较现实的。没有必要非得实行分餐制,我就喜欢合餐制,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
一个传统改起来有难度,有过程,这首先提高全民对分餐的认识,这也必须分阶段,分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如,可在生活条件好的具备分餐条件的地方进行试点,取得分餐对预防疾病,减少浪费的经验,以点带面慢慢推广。
如在饭店,集体食堂,聚餐等做好分餐条件,宣传教育加些强制,我觉得人们会支持。起码有部分人会支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健康饮食分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健康饮食分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