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军备菜谱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军备菜谱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建文帝难道没有能打仗的将军吗?只能用李景隆这草包吗?
明朝的武将是非常多而且个个精悍,特别是跟随朱元璋的那些开国将军更加厉害,可惜朱元璋上位后差不多都杀了这些功臣,但还是有很多将军的,只能说建文帝不会用人了。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长孙。到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为帝,史称建文帝。
但是对于朱允炆继位,可是有很多人不服的,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其中朱标是朱元璋心目中的一个未来继承人,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比其他任何一个皇子都多得多。所以说,朱元璋为了日后儿子们可能会在皇位继承上产生分歧,相互厮杀,就把其他皇子派到边关,远离皇宫,只把朱标留在自己身边。
这样做虽然可以让朱标更好地登上皇位,不受其他皇子的威胁。但是朱元璋这样把其他儿子都派往边关就应该想到这样做是有不利影响的。当他们都在边关扎好根,势力会增强,成为盘踞一方的藩王,甚至会威胁到朝廷。
朱棣就是其中最厉害的一个藩王,日后著名的“靖康之变”就是他带领的。建文帝继位后与朱棣斗智斗勇以保住自己的位置,可惜还是败给了朱棣。
1398年,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但是朱棣表示不服,打出了“清君侧”的口号,发动“靖康之变”,燕王朱棣凭三四万人就敢起兵,如果不是对上比较昏庸的建文帝不知道如何用兵,真的不知道燕王是怎么样被活活团灭的,放在战国,区区三四万人就七八反抗,不出两三个月都会全军覆没的。可是建文帝却成全了燕王。
1、建文帝是有能打仗的将军的,耿炳文将军(防守著称)、徐辉祖***庸(无奈只是李景隆的***)
朱元璋在上位之初,已经把很多的优秀将领给杀掉了,例如:徐达、常遇春、刘基、邓愈。
建文朝不是没有能将,打得朱棣找不到北的就好几位,东昌府一战,盛庸把朱老四打的抱头鼠窜,折了大将张玉,精锐尽失,朱老四被揍的怀疑人生,恨不得追随姚广孝当和尚算了。
白沟之战,平安两次大败朱老四,等朱四打到南京,又让平安一吨胖揍,差点要了朱老四老命,要不是朱高煦及时赶到,估计朱老四就见他爹去了。
朱老四围攻济南府,山东参政铁铉,一个官粮的文官,硬生生守了济南府三个月,让朱老四急得直冒泡,后来打算使阴招,撅河放水淹城,铁铉一看,这还了得,赶紧对朱四说:王爷,别打了,我们投降,您进城来接收吧。朱四乐的鼻听泡都出来了,颠颠的跑去济南府,打算收编铁铉,哪成想刚过护城河,到了城门口,天上咔嚓掉下一块千斤闸,啪嚓一下把朱老四骑的马头给砸烂了,吓的朱四亡魂皆冒,赶紧换马逃命,差点老命不保。回过头朱老四气的直跳脚,拉出大炮就要轰城,铁铉直接在城墙上挂上了朱元璋的排位,冲着朱四大喊:来来来,有本事你往这儿轰,你不怕你爹活过来削你,你就往这打。气的朱老四差点心脏病犯了,嘎一下抽过去,济南府没打下来,灰溜溜退回北平。
所以建文朝不是没有能人,这三位就一度让朱棣郁闷到怀疑人生。只是朱允炆自己不会用人。
顺便说一下这三个人的结局,盛庸后来投降了朱棣,朱棣为了拉拢人心,没杀他,但是心里始终不得劲,总会回忆起那些不美丽的过往,干脆指使御史陈瑛,没事参盛庸一本,盛庸一看,得,这是惦记上我了,我自我了结吧,盛庸于淮安自尽。
南京城破后,平安被活捉,朱棣手下想被平安胖揍的经历,恨得牙根疼,非要宰了平安,朱棣大手一挥,别介,两军交战,各为其主,再说他还是我老爹干儿子,我不能杀自己兄弟,留着吧。这样平安被软禁在北平,永乐七年,朱老四在看奏章的时候,忽然问了下面人一句话:平安还在吗?(平保尔尚在乎?)平安得着信后,看来还惦记着我呢,不劳你操心了,我自个儿结束吧,平安***。其子继承了他的指挥使俸禄。
最惨的是铁铉,被朱棣凌迟处死,全家流放,妻女籍没为奴。是下场最惨的一个。
这个问题需要怎么去看,挺复杂。有朱元璋原因,也有建文帝朱允炆自己等其它方面的原因。
一、明太祖朱元璋杀功臣,没有安排好托孤大臣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三十年,许多能征善战将军不在了。像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病死,冯胜、傅友德、朱文正、廖永忠等许多武将被朱元璋处死。
一些人指责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蓝玉案”等大杀功臣。朱元璋担心开国元勋能力太强,太子朱标控制不了,所以大开杀戒。朱标死在朱元璋前面,导致朱元璋死后,朱标儿子朱允文即位,成为建文帝,手下无大将。
二、建文帝朱允炆的原因
1、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造反,朱允炆身边缺少张良、陈平那样智囊。2、朱允炆比较仁慈,不让将士们杀死朱棣,有时识人用人不行。
三、建文帝以国家力量平叛,手下有一些将领可以,也给朱棣造成很大伤害
耿炳文是老将,善于防守,由于真定兵败,建文帝让李景隆代替耿炳文,结果更惨。实际上胜败是兵家常事,耿炳文比李景隆强,朱棣有些惧怕耿炳文。
平安,朱元璋养子,几次打败过朱棣。
盛庸,多次打败朱棣。
铁铉,是难得的人才、忠臣,济南保卫战好悬杀死朱棣。
徐辉祖,徐达长子,也是朱棣小舅子,但是支持建文帝,屡败燕军。
四、朱棣,智勇双全,古代藩王造反成功仅朱棣一人
朱棣是军事家,能根据战场形势调整战略战术,避实就虚,敢于长驱直入,最终以少胜多打败建文帝。真是由于朱棣杰出军事才能,正确指挥,才显得建文帝的中央朝廷似乎没有大将可用。
五、李景隆是逃跑草包将军,但是有一定长处
李景隆是名将李文忠之子,相貌堂堂,外表很能迷惑人,连朱元璋都很器重喜欢他,建文帝重用李景隆,结果遭到了恶果。
建文帝时期,能够对抗朱棣的武将肯定有,只是朱允炆太过平庸,不能知人善任,用了李景隆这个草包,才让朱棣靖难成功。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靠的是一帮能臣猛将,明初的开国将领都非常厉害,只有朱元璋在位时间很长,导致皇帝朱元璋没死,那些猛将基本都死得差不多了,一部分是自然死亡,没有活过朱元璋,一部分是被朱元璋给杀了的。
到了朱允炆这个孙子继位的时候,他手下就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前朝元勋了,此时燕王朱棣被他逼反了。朱棣造反纯粹是没有活路,放手一搏,建文帝听信了几个书呆子的“削藩”建议,想一步到位把几个握有兵权的叔叔解决掉。
按照当时明朝的实力和朝廷的能力来看,削藩是没有问题的,中央朝廷肯定比边塞藩王要强大得多。朱棣一看早晚是个死,不如发他娘的。
朱棣造反,天下都不看好他,于礼不合,兵力不够,旗帜不硬。但是他最终成功了,第一次藩王造反登基称帝,而他最大的队友就是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朱棣在北平区区四万人马就敢造反,如果在其他朝代,那就不是个事儿,三、五个月就能平息叛乱。
建文帝也要平乱,但是用错了人。
平心而论,朱元璋虽然没给孙子朱允炆留几个得力的将领,但建文朝还是有几个足以制衡朱棣的武将存在的。
他是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徐达的长子,和徐达非常相像,能谋善战,处事沉稳老练。徐辉祖也被朱允炆启用去平乱朱棣,干得很不错,差点就把朱棣给办了,如果让徐辉祖一直率军平乱,估计就在河北地区就能给朱棣挖坑埋尸了。
建文帝时代,,就算不是名将辈出,也是有几位战将能遏制住朱棣的。奈何朱棣运气爆棚,朱允炆昏招迭出,白瞎了手下的几位战将。
在我看来真正能打仗的将领有四位。
一、平安
平安是朱元璋的义子,细说也应该是朱棣的干兄弟了。平安早年曾跟随朱棣出征,很了解朱棣的用兵风格,所以在李景隆任命平安为先锋后,平安就在白沟河之战中击败了朱棣。
这可以说是南军第一次击败朱棣,看到纵马横槊追击自己的平安,估计当时朱棣自己都蒙了,自从靖难以来,南军还没有人能给朱棣造成这样的威胁。
二、盛庸
盛庸是第三任平燕大将军,堪称名将,是当时明帝国冉冉升起的新星。盛庸的步兵方阵打朱棣的骑兵很对路,连斩朱棣麾下的张玉、陈亨、谭渊三员大将,如此才华,要放在征大漠上,必能建功立业,无奈生不逢时。任命盛庸为平燕主将,无疑是建文帝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
三、铁铉
朱棣曾想掠地山东,无奈遇到了铁铉。济南布政使铁铉死守济南,重创朱棣,甚至差点用千斤闸砸死朱棣。如此人物,真该调回去守南京。
四、徐辉祖
印度海军是否比不过韩国海军?
在亚洲,我国和日本的海军实力毫无疑问的排名前二,至于第三,大家都不太敢确定,因为大家总觉得韩国和印度有得一拼,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印度是全世界仅有的几个拥有航母的国家,而且印度的航母使用经验可以说仅次于美俄英法,在这一点上,韩国甚至包括我国在内的过多国家都比不上。
然而在其他方面,印度被韩国甩几条街,单从主力战舰驱逐舰上来看,韩国的KDX-3“世宗大王”级驱逐舰排水量接近12000吨,垂直发射单元为128个,并且装备了美国最先进的“宙斯盾”预警雷达,其性能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也强于我国的052C/D型驱逐舰。而印度加尔各答级驱逐舰排水量不过7500吨,垂直发射单元数量为48个,并且加尔各答级的建造周期长达十几年,甚至见证了我国主力驱逐舰从052变成052D。虽然韩印两国在驱逐舰数量上差距不大,但是从质量来看,印度就远落后于韩国了。
(韩国KDX-3“世宗大王”级驱逐舰和印度“加尔各答”级驱逐舰)
再者就是潜艇,印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之一,并且可以自己建造核潜艇(即歼敌者)号,不过印度自己建造的这货是真的只解决了有无问题,几乎没什么战斗力。另外的一艘猎豹号是花巨资租的俄罗斯的(果然有钱啥都可以买到)。印度还拥有9艘俄制“基洛级”潜艇,虽然基洛级被称为“大洋黑洞”,性能很先进,然而先进潜艇印度数量相对少了差不多一半,韩国海军拥有9艘德国214型潜艇,另外还有9艘以214潜艇为基础建造的“张保皋”级潜艇,所以在这方面,印度又落后于韩国。
(基洛级潜艇和“张保皋”级)
然后就是最重要的造船技术方面,印度于韩国就更加没有可比性,韩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造船大国,可以自己建造排水量两万多吨的“独岛”级两栖攻击舰,也可以在美国帮助下自行建造大型万吨驱逐舰。而印度就不同了,印度海军造船业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大国,其建造的军舰无一不花费很长的建造时间,而且性能大都远低于印度的设计指标,最主要的是,印度建造军舰,基本上所有的关键技术都靠引进,没有外国技术的帮助,印度的驱逐舰也很难服役。所以在这一点上,印度又不如韩国。
(韩国“独岛”级两栖攻击舰)
虽然韩国没有航母,但是若韩国决意要建造航母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而且也保证比印度的“维克兰特”号先进。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印度都不如韩国,只能排亚洲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