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李隆基菜谱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李隆基菜谱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明朝的皇帝都吃什么饭菜?
谢邀
贫穷限制了想象,像咱平头百姓只能想象一下***玉宴了。在我们平常人的观念里,皇帝当然吃的是山珍海味了,一顿饭得一百多道菜,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我想皇帝也是人,他还是大多数时间吃的应该跟当时流行的饮食习惯差不多,只是制作更精,食材更美而已。
唐朝都城在西安,地处北方。唐时代,饼是主食,占据了重要的饮食位置,皇帝他也是人,所以我认为他也吃饼,不过这个饼可不是普通百姓的那么简单。据史料记载,饼的类型多种多样,大概要几十种。比如说蒸饼,煎饼,胡饼,薄夜饼, 混沌饼,夹饼,截饼,烧饼,汤饼等。在唐朝,糕是比较精美的主食,老百姓一般在节令的时候吃。 此外除了馄饨还有饺子。肉食已羊肉为主。唐朝人吃饭,还喜欢搭配水果,橘子、荔枝、琵琶、龙眼、梨、桃、枣、杏、李子、樱桃都是当时常见的果品。
明朝有个专门管皇帝吃饭的地方,叫光禄寺。当然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地道的南方人,所以明初的几位皇帝的饮食有浓重的南方色彩,主食以米饭为主,烹饪方法讲究清蒸,味清淡,不喜咸。明朝人谢肇淛曾经说:“今大官进御饮食之属;皆无珍错殊味;不过鱼肉牲牢;以燔炙酿厚为胜耳。”意思是说,如今光禄寺做给皇上吃的“御膳”,也没什么山珍海味的稀奇东西,不过是大鱼大肉,然后猛烧猛煮猛加调料罢了。按照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玩意,不就是传说中的食堂菜么?
谢邀。在明末之前,中国的主要粮食为小米、大米、小麦。明末,中国引进了红薯、玉米等作物,后来逐渐扩种成为中国的主粮。唐朝和明朝的皇帝吃什么饭菜?我想北方主要吃小麦和小米,菜就多了去了,皇帝嘛,天下奇珍尽享。
谢邀。我觉你问的很好,不说唐宋,而说唐明。明朝在我国饮食历史上有很多变化,重要的是引进了红薯、玉米先后传入中国并大规模种植。这些引进大大改变了中国的饮食结构,增加粮食产量。明朝之前,中国主粮是稻米、小米、小麦。
封建王朝大多定都在北方,以小米、小麦为主食,皇帝概莫能外。但北方很多官员富豪以吃大米饭为荣,所以皇帝很多时候吃大米。饭菜的话,皇帝能吃到的很丰富。
首先,唐朝距离今天太遥远了。对于皇帝的饮食记录下来的文字信息太少了。我无从考究。明朝距今也有400来年了,明朝皇帝好像并不是御膳房提供的。御膳房这个专门给皇帝做饭机构,是清代创建出来的。所以历史上有关于皇帝们饮食由谁来供应?留下来资料少之又少,好像也并没有人做过专门的研究,现在唯一肯定的是御膳房是清代才有的。在满清朝廷倒闭了以后专门伺候皇帝的御膳房,在民间落地开花,以北京市和沈阳市为例,都御膳房的传人在民间开办的饭店称为仿膳。
随着朝代的发展,宫廷制度的逐渐完善,宫廷中皇帝的饮食都有一整套礼制。唐代宫中设有专门负责御膳的机构——尚食局,设殿中省,设御宴、直长、主食、主膳和食医等官吏。唐代宫中十分注重饮食的丰盛、新鲜、卫生和保健,不但天下山珍海味随时可供应,而且食医会根据气候节令搭配食谱,调配各种适合皇帝享用的食物。
由于经济的发展,饮食也变得多样化了。冬笋、鸽蛋、虾、龟鳖等,春饼有凉糕糕、夏至入伏马齿苋、秋高气爽吃蟹、重阳节吃兔子肉、菊花酒等,到了明朝中叶,已不再用黄豆,而是以百鸟的脑髓酿制。设宴时,要使用全国各地的名菜,如泰州鸭蛋、辽东金虾、诸暨河狸、太湖大闸蟹等。
在中国古代,饮食应该是非常单调的,离我们越近的朝代,食物和蔬菜水果就越丰富。马铃薯、番茄、玉米、辣椒等人们喜爱的蔬菜,都是明清时期引进的。明、清以前,人们并不喜欢口福。
西安最有名的八大菜?
西安著名菜品都有葫芦鸡、凉拌腰丝、枸杞炖银耳、煨鱿鱼丝、水晶莲菜饼、三丝皮等。葫芦鸡相传出自于天宝年间唐玄宗礼部尚书韦陟的家厨之手,形如葫芦,被誉为“长安第一味”。凉拌腰丝是西安饭庄的一大看家菜,也是温拌菜的代表作之一。煨鱿鱼丝是民国初年陕西三原县明德亭饭馆厨师为纪念明代万历年间工部尚书温纯而创制的。
水晶莲菜饼是用莲菜做主料,和[_a***_]制做成面团,然后把生板油粒、核桃仁等当作水晶馅包进去,再进行煎炸做成。
历史上有哪些诗人是大吃货?
一对儿饕餮诗友,告诉你如何吃得高雅
清朝著名散文家、诗人袁枚仕途一度不顺,乾隆十四年辞官在南京小苍山随园隐居,却也因此无官一身轻,广交高朋,云游四野,开启了自己狂收女***的风流文人模式。
小时候都学过他的诗吧?但你可能不知道,袁枚是诗人里吃东西花样最多的人,也是美食诗写的最好的人,此处有诗为证:
《鸡》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这首诗充满了清朝田园趣味和诙谐打油的风格,也有人说它体现出袁枚对鸡们悲催命运的同情,而对于后面这种观点我无法认同: 因为袁枚本人就在他的著作——《随园食单》中,一次性列举了31种吃鸡的方法。 所以主人不把“计”告诉“鸡”其实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这个“计”未免太多太长了……
《随园食单》是袁枚留给我们的宝贵的遗产。里面记载的美食包罗万象,比如:
茶叶蛋
礼记上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承认饮食男女之事是人的强烈欲望所在。而对于吃,中国文化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我们中国人,不仅追求要吃的饱,还要吃得好,吃得诗意,吃得文化,吃得哲学!所以,在古代,好多思想家、文学家、诗人都是吃货。好玩的国学列举几位著名吃货,供大家学习兼流口水!
1、最小资的吃货孔子。孔子是个相当“小资”的人,对饮食养生相当讲究。据说,他从来不去外面买酒和肉,过期的肉绝对不吃。吃猪排的时候,必须要分割的方方正正,要是你把肉割得“犬牙差互”,估计孔子会扔出去。他喜欢吃肉酱,但是绝对不到外面买,而是让老婆自己做,感觉这样才卫生。他喜欢喝酒,据说酒量很大,但是孔子很有自制力,从来不醉。孔子认为酒是可以喝的,但是谁醉谁丢人!
2、最奢侈的一群吃货。宋朝是文人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的一帮有钱有闲有权有势的文人们,把吃的境界抬高到惊为天人的地步!宋朝宰相、著名诗人吕蒙正每天必喝鸡舌汤,以至鸡毛在后花园堆积如山,奢华得“一地鸡毛”;著名宰相韩玉汝喜欢吃鸽子,而且非白鸽子不吃,拿做好的其他颜色的鸽子,他都能分辨出来,这个吃货简直成精了。吃了喝了还得有美女作伴舞之蹈之,著名词人晏殊,“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留……,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著名词人宋祁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喜欢大宴宾客,“令饮于广厦中,外设重幕,内列宝炬,歌舞相继,坐客忘疲,但觉漏长,启幕视之已是二昼,名曰不晓天”。
3.最有灵气的美食发明家苏东坡。苏东坡是个一流的美食家。传说中的东坡就是他的杰作。他在全国好多地方都做过官,在这些地方发明了不少美食。 苏东坡最喜欢吃的是什么东西呢?我们来看看他的《老饕赋》,给我们列出了他最喜欢的菜单:“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菜肴计有:猪脖子肉、秋蟹、蜜饯、羔羊、蛤蜊、糟蟹,都是很容易办到的东西。可以想象,他就是个大胖子。估计苏东坡三高,于是他就提倡清淡为主,为此还写了一首著名的词,搞得大家以为这首词是写人生境界的,其实也就是他要治疗三高的方子:
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4.随园食单的作者大文人袁枚。身为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颇丰。但是人家袁枚不喜欢做官,而是喜欢美色和美食。美色咱就不多说了,说说作为美食家的袁枚。 《随园食单》是他四十年吃吃喝喝的产物。***的是,袁枚没有随随便便吃吃喝喝,而是研究、记录、发明,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中国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南北菜肴饭点,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国饮食名著。